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回荡在空中,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孩子正在剑道上移动、突刺、防守,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背,但眼中闪烁着的光芒却比剑尖更加明亮,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这一幕,嘴角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,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和成长,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”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,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资深管理者,王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,她认为,击剑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,更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。

重回剑道:安全与快乐并重

随着近期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,北京市各类体育场馆陆续开放,青少年击剑训练也逐渐恢复正常,王钰表示,协会高度重视训练安全,制定了一系列防护措施。“我们要求各俱乐部严格执行消毒流程,控制训练人数,实行分时段训练,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击剑乐趣。”

在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,10岁的李晓明正与对手进行实战练习。“我已经三个月没有摸剑了,现在能回到剑道上,感觉特别开心。”晓明一边擦拭护面罩上的雾气一边说,他的母亲王女士表示:“孩子回来后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,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还培养了他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。”

击剑运动的多重教育价值

王钰从教育角度阐述了击剑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独特价值。“击剑被称为‘智者的运动’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心理素质和礼仪修养。”

她进一步解释道:“在剑道上,孩子们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,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战略思维,击剑讲究‘始于礼,止于礼’,无论比赛多么激烈,选手们都会在开始和结束时相互致意,这种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品格塑造非常重要。”

清华大学体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对此表示认同:“击剑运动能够同时开发青少年的身体潜能和智力潜能,研究表明,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孩子在专注力、空间感知和决策能力方面都有显著优势。”

北京市击剑协会的推广举措

为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发展,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王钰介绍道:“我们近年来着力打造‘击剑进校园’项目,已经与北京市2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项运动。”

协会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击剑体验活动和业余联赛。“我们不仅注重培养专业选手,更关注让大多数孩子能够享受击剑的乐趣。”王钰说,“每年我们举办的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都吸引上千名小选手参加,这让我们看到了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广泛吸引力。”

在数字化方面,协会也进行了创新尝试。“我们开发了线上教学平台,通过视频课程和虚拟对抗系统,让孩子们在家也能进行基础训练。”王钰表示,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未来击剑培训的重要方向。

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

击剑运动不仅影响着孩子,也在改变着家长的教育观念,在西城区一家击剑俱乐部外,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们交流着孩子的变化。

“我女儿练习击剑两年了,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加自信和坚韧。”张先生分享道,“以前遇到困难容易退缩,现在学会了坚持和寻找解决方法。”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刘女士的儿子今年12岁,已经参加了多次击剑比赛。“通过比赛,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胜利和失败,这种经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。”

王钰认为,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是青少年击剑发展的重要动力。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是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,击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,让孩子在运动中全面发展。”

让更多孩子享受击剑乐趣

谈到击剑运动的未来,王钰表示充满信心。“我们将继续扩大击剑运动的普及面,特别是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延伸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优雅而充满智慧的运动。”

协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,在北京市新建30个校园击剑培训点,培训100名基层击剑教练员,使参与击剑运动的青少年人数增加50%。“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多少冠军,而是让更多孩子能够体验击剑的快乐,从中受益。”王钰强调。

随着采访结束,训练馆里的孩子们又开始新一轮的练习,他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银色的剑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这些年轻的击剑爱好者或许不会都成为专业运动员,但他们从击剑中获得的快乐、自信和成长,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。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王钰最后表示:“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的笑容,我们就更加坚信自己的工作价值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