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稀之年执剑逐梦 七旬剑客志在世锦赛
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70岁的陈德安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,每个周二和周四的下午,他总会准时出现在市体育馆的击剑训练厅,身着洁白的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与年轻选手们一同挥汗如雨,他的目标令人惊叹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"年龄只是一个数字。"陈德安擦拭着额头的汗水,目光坚定地说道,"我从未感觉自己已经老了,每当握住剑柄,我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。"
陈德安的击剑情缘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,1960年代,他还是个中学生时,就在学校的击剑兴趣小组第一次接触了这项运动。"那时候条件艰苦,我们用竹竿代替剑,用纸板做成面罩。"回忆起往事,陈德安脸上浮现出笑容,"但就是那种简单的快乐,让我爱上了击剑。"
由于历史原因,陈德安的击剑梦想一度中断,他进入工厂工作,结婚生子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,但那份对击剑的热爱始终埋藏在心底,退休后,当大多数同龄人忙着带孙子、打麻将时,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:重拾年轻时的梦想。
"一开始家人都不理解。"陈德安坦言,"我女儿说'爸爸,您都这把年纪了,何必去受这个累',但我告诉他们,这不是受累,这是追梦。"
陈德安的教练,28岁的全国击剑冠军李静表示:"陈老先生是我教过的最特别的学生,他不仅学习刻苦,而且善于思考,虽然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,但他对战术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常常令人惊叹。"
训练中的挑战不言而喻,击剑是一项对爆发力、柔韧性和耐力要求都很高的运动,为了达到训练要求,陈德安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:每天早晨5点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柔韧性和力量训练;下午研究击剑比赛录像;晚上还要进行有氧运动。
"最困难的是恢复时间比年轻人长。"陈德安说,"有时一次高强度训练后,肌肉酸痛会持续两三天,但我学会了更科学地训练,更注重技巧而非纯粹的力量。"
陈德安的努力没有白费,在去年的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上,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男子花剑个人赛亚军,这一成绩让他在当地击剑圈内小有名气。
"当时我输给了一位65岁的选手。"陈德安回忆道,"比赛结束后我分析了自己的不足,发现是在脚步移动上出了问题,于是我又增加了专门的步法训练。"

陈德安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,市击剑协会秘书长王强表示:"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参与这项运动,陈老先生成为了一个榜样,证明了年龄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。"
医学专家也肯定了击剑对老年人的益处,市立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教授指出:"击剑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,增强协调性和平衡能力,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很大帮助,这项运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对保持大脑活跃有积极作用。"
刘教授也提醒:"老年人参与击剑运动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,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防护措施,量力而行很重要。"
对于陈德安来说,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。"我不是在逞强。"他解释道,"每次训练前我都会做足准备活动,训练中也佩戴全套护具,我的家人现在很支持我,因为他们看到了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变化。"
确实,击剑给陈德安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。"通过击剑,我结识了许多年轻朋友,我们互相学习,互相鼓励。"他说,"年轻人教我新技术,我则分享一些人生经验,这种代际交流很珍贵。"
陈德安现在最大的目标是获得世界老年击剑锦标赛的参赛资格,为此,他需要在下个月的选拔赛中取得好成绩。"我知道竞争很激烈,但我会全力以赴。"他说,"即使最终没能入选,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我收获了很多。"
击剑运动在我国老年人中的普及度正在逐步提高,中国老年体育协会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中,参与击剑运动的老年人数量增加了三倍多,许多城市都开设了老年击剑班,聘请专业教练教学。

"击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。"中国击剑协会副主席张明表示,"我们正在制定更适合老年人的训练和比赛标准,让更多银发族能够安全地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。"
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,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多元化,击剑、攀岩、滑板等传统上被认为是"年轻人专属"的运动,正在被更多老年人尝试和接受。
"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并坚持下去。"陈德安说,"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,更是为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,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同龄人,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,无论年龄大小。"
在体育馆的剑道上,陈德安又一次戴上面罩,举起长剑,他的动作或许不如年轻人那般敏捷,但每个姿势都标准而坚定,剑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仿佛在书写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故事。
"有人说70岁应该安享晚年,但我对'安享'有自己的理解。"陈德安微笑着说,"追求梦想就是最好的安享方式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练下去,直到握不动剑的那一天。"
窗外,夕阳西下,余晖洒在剑道上,将陈德安的身影拉得很长,在这个寻常的下午,一位不寻常的老人正在用手中的剑,诠释着年龄只是数字的真正含义,证明着梦想从不设限的真理,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,而世界锦标赛的大门,也许正在向他缓缓打开。